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四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绍兴市“教科之星”评比课堂展示课《去年的树》教学设计

绍兴市“教科之星”评比课堂展示课《去年的树》教学设计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    ◆设计:凌华栋  ◆点评:大江东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学目标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、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,读懂文章意思。学会写“伐”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、有感情的(地)朗读课文,理解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感情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学过程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、课前谈话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、关于朋友的话题:今天,凌老师来到这里就是来交朋友的,大家愿意交我这个朋友吗?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,你是怎么称呼他的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你这样称呼他,你们的关系肯定不错了,老师祝愿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课前谈话亲切自然,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,引发学生对朋友对友谊的理解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、导入新课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导语:有一只珍爱友谊的鸟写下了这样两则日记:(出示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6年10月20日,晴,我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…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7年03月20日,阴,我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…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、读一读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看看这两则日记,你一定有许多疑问吧?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,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——《去年的树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用文中小鸟的两则日记引发学生的疑问,导入新课,很有意思,能够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。学生大概会有哪些疑问?教师是否可以先预设几个?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C、请大家赶紧打开课本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对于第一次读课文,假设学生事先没有预习过,采用“自己喜欢的方式”读课文,我认为不太妥当。“自己喜欢的方式”读课文必须建立在读通读顺读好课文的基础上。看似体现学生的主体,实际上是对学生初读课文的放任自流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唉,等一等,读的时候,要求大家把音读准,把句子读通顺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字音没有读准,句子没有读通顺,显然不能采用“自己喜欢的方式”读课文,得有明确的要求。D这句话没有必要“唉,等一等”,直接说在“打开课文”后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生(初读全文)后,检查生字读音情况,“剩”、“伐”、“煤”、“融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这几个字怎么检查?只是读一读吗?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E、同学们,你们真会读书,第一次读课文就有这么大的收获,请大家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,小鸟的日记告诉了我们什么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学生会读上面几个字了,就能说收获大吗?“再一次浏览”很好,又给了学生一次读书的机会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生读后交流——预设:(小鸟和大树两次告别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追问: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里?(1-4,5-17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轻松简单地感知了课文内容,把文章读“短”了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、解读第一次告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对于初读课文,我觉得“解读”一词用得不妥,“解读”显得深了点,事实上,此处的“解读”是把第一次告别的句子或段落读通读顺,只是“读”还没有“解”,要到第二课时来“解”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、 第一次告别时,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?请你读一读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“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?”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子进行朗读指导,我觉得比较一般,类似于“哪些句子让你感动?”凡是有点情感的课文,都可以采用这样的问题进行引导,个性不够鲜明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 生找出“再见了,小鸟!明年春天请你回来,还唱歌给我听!”、“好的,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,给你唱歌,请等着我吧!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C、 这是大树和鸟的一次对话,包含着深深的感情,你想怎么读这两句话?(2-3)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高兴,开心,坚定,保证等语气)形式(同桌读,找好朋友读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如何指导此处的朗读,还比较含糊,只是语气和形式两个方面。这些语气是如何从字词中体会出来的?有必要指导一下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、解读第二次告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:配音画面出示:(是的,小鸟和大树是彼此不可分离的朋友,他们在一起唱歌、玩耍,他们是朝夕相处,形影不离的好朋友,他们的约定是如此地坚不可摧,小鸟带着这一份快乐,飞向了南方,他飞过了秋天,避过了冬季,满怀期待地迎来了春天,迫不及待地飞到了那片曾经立下约定的树林,可是,大树不见了,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…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:此时此刻,你是那只小鸟,你会怎么办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会哭——会伤心落泪——会去满世界的(地)找他…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是的,小鸟四处寻找,打听大树的下落,文中写了几寻几问呢?分别去哪里寻,哪里文(问)了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E、 随机请学生板书(去原地问树根、去工厂问大门,去村子问女孩)请你读读相关的句子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起先还是“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?”引出要读的句子,而此时的句子是由教师的画面配音、提问引出的,“抛弃”了原先的“打动”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对话1、“立在这儿的那棵树,到什么地方去了呀?”鸟儿——问树根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树根——回答:“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,拉到山谷里去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对话2、她——问大门:“门先生,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,您知道吗?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门——回答说:“树么,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,做成火柴,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对话3、鸟儿——问女孩:“小姑娘,请告诉我,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?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小女孩——回答说:“火柴已经用光了。可是,火柴点燃的火,还在这盏灯里亮着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:1、理解“伐木”。写一写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、鸟儿怎么想的?心情怎样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、给横线上加提示语,并读出它的心情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归纳学法(读、想、填、读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: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,自学后交流其他对话,并追问:你为什么填这个词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F、 谁能将对话连起来读一读?(教师提示语,学生对话,四人小组分角色读,齐读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、读到这里,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则日记,你只(去掉只)能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了吗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归纳:时间不同,地点不同,感情不同,结果不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:是的,小鸟结果找到大树了吗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生:找到了。   生:没找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好,我们不辩论了,我们说:“一千个读者,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”觉得找到的同学,请你写一写小鸟会怎么样?觉得没找到的同学,也来写写小鸟会怎么样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生(写)交流,从两方面,体会小鸟和大树的友谊之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归纳出两则日记的不同之处,到此,这一课时就可以结束了,与开头的导课相互照应。动笔写一写的环节安排到下一节课吧,目前的不少公开课似乎都有一节课里让学生写几句话的练习,我觉得没有必要“照搬”,第一课时留出时间让学生写写生字新词我觉得倒是很有必要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结题——同学们,从你们的话语中,我面前仿佛已有那对友情至深,至真的一对伙伴了,从哪些句子中可以品位到这份真情,让你们的任老师,带着大家再去细细品位吧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业布置(因为是绍兴市塔山中心校借的班):请大家去我们学校旁边的沈园,读一读一首著名的词《钗头凤》。也许从那里你能读懂分别的痛楚与感情的真挚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点评:把课文中小鸟、大树的友谊与陆游、唐婉凄美的爱情相联系,我觉得有些牵强,前者是个童话,后者是个历史故事,情节上大相径庭,不可相比照。“文化”这东西,用得好,锦上添花;用得不好,弄巧成拙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一个设计,请俞老师指导并赐教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以上是我的粗浅的看法,不当之处也请指正!2007年8月9日星期四晚。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.pepxiaoyu.cn友情提醒:查找本课更多资料,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)原文地址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inianji_489_20863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